疫苗接种者不易出现长期新冠症状
据《自然》网站报道,以色列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最新研究称,来自新冠疫情暴发初期感染者的数据进一步证明,接种疫苗有助于降低出现长期新冠症状的风险——感染过新冠病毒并接种过疫苗的人比未接种疫苗的人更不容易出现疲劳和其他健康问题。研究结果表示,与未接种疫苗的受试者相比,感染过新冠病毒并完全接种疫苗的参与者报告头痛的几率低54%,报告疲劳的几率低64%,报告肌肉疼痛的几率低68%。此项研究结果与其他研究一致,包括去年9月在英国进行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发现疫苗接种将患者出现新冠长期症状的风险降低了一半。
新冠病毒会促进细胞衰老,导致长期后遗症出现
近日,日本大阪大学的研究团队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Aging 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感染细胞后,会诱导产生细胞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从而影响附近未感染细胞出现衰老样细胞周期停滞,而且这种影响即使在新冠病毒被清除后仍然持续存在。这表示,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细胞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可能是导致“长期新冠”(Long COVID)的原因。
你平时用的各种塑料水瓶会让你变胖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洗发水瓶等塑料制品容器会使人发胖,这些普通塑料容器中存在着11种可导致体重增加的化学物质。科学家在饮料瓶、厨房海绵和护发素等日常塑料用品中发现了11种化学物质,它们会影响人体新陈代谢,导致体重增加。这项研究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上。目前最新研究表明,这些化学揗也可能是体重增加的原因之一。实验室中发现三分之一塑料制品中的化学物质能促进脂肪细胞发育,这些产品中的物质能重组前体细胞,使其变成脂肪细胞,进而迅速增加和积累更多的脂肪。
运动对健康的益处也依赖昼夜节律
运动可以强身健体的事实已人尽皆知,然而运动是如何给身体带来益处的竟然也与一天中的不同时间而异。近日,发表在《Cell Metabolism》上的一项最新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领导的大型国际研究团队通过小鼠研究发现了机体在运动后如何根据一天中不同的时间,以特定方式产生不同的促健康信号分子。该研究结果提供了与睡眠、记忆、能量稳态、耐力和表现相关的各种信号代谢物的昼夜产生和分布的生理背景。这项研究为运动对全身代谢和组织串扰的特定时间影响增加了重要的新视角。运动中骨骼肌和肝脏代谢物的产生和消耗随一天中的不同时间而变化,2-HB在运动中作为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因子发挥作用。
科学家研制出新型快速抗抑郁化合物
1月28日,《科学》发表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汪胜团队和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程建军团队的合作研究成果。研究人员设计出以致幻剂靶点结构为导向的新型快速抗抑郁化合物,这为研制新一代非致幻快速长效抗抑郁药物指明了方向。研究设计并合成了系列血清素2A受体β-arrestin信号的偏好性激动剂。小鼠行为学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在小鼠实验中不产生明显致幻作用,但其有与致幻剂相似的抗抑郁作用。
新技术可以照亮并指示出混凝土中的微小裂缝
德克萨斯州莱斯大学的研究人员与科威特科学研究所的同事合作,最近正在进行一项关于使用碳纳米管对混凝土结构中的应变进行光学检测技术的研究。研究小组在小型混凝土块的表面涂上不透明的黑漆,然后在这些混凝土块上钻孔,作为裂缝的传播点,这些裂缝将在混凝土块被压缩时形成。这些裂缝将在混凝土和油漆中形成,其想法是,在混凝土完好无损的地方,油漆将屏蔽可见光,但在裂缝形成的地方让光通过。果然,当受压的混凝土块暴露在可见光下,然后用近红外敏感的激光进行扫描时,即使是最微小的裂缝也被发现在其他黑暗的背景下发出明亮的荧光。这项研究的论文最近发表在《科学报告》上。
新“人工树叶”系统:可将碳捕获率提高100倍
一个工程师团队研发了一种新“人工树叶”系统,其捕获二氧化碳的速度是现有技术的100倍。该研究发表在《能源与环境科学》上。该团队使用廉价材料集成了带电荷的膜,该膜充当水梯度,具有干湿两面。在干的一侧,一种有机溶剂附着在捕获的二氧化碳上,并将其转化为浓缩的碳酸氢盐,在膜上堆积。在湿的一侧,一个带正电的电极将碳酸氢盐拉过膜,进入水溶液中,在那里它又被转化为二氧化碳,用于制造燃料或其他应用。改变电荷可以加快或减慢碳捕获的速度,科学家发现在最佳状态下,每四平方厘米的材料每小时可以捕获3.3毫摩尔。
柑橘果实表皮蜡质如何累积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园艺林学学院教授程运江课题组在柑橘果实蜡质特异性组分积累与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Horticulture Research。研究通过酵母体系验证了CsKCS20具有催化合成C22和C24超长链脂肪酸的功能。由此表明CsKCS20在柑橘果实蜡质特异性组分积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sKCS20通过催化合成C22和C24的超长链脂肪酸参与柑橘果实蜡质特异性组分的积累,同时CsMYB96能够直接正调控CsKCS20的表达,促进蜡质合成。该研究为深入解析柑橘果实蜡质特异性组分的积累及调控,维持采后果实品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大多数鱼类可能使用声音来“交流”
据New Atlas报道,根据一项新研究,大约三分之二的鱼类种群可能使用声音来“交流”。这项研究发表在《Ichthyology & Herpetology》上。研究人员发现有175个辐鳍鱼物种——约占所有鱼类的三分之二,要么已知会用声音交流,要么被认为可能会这样做。与其他大多数发声动物的情况一样,大多数信息往往围绕着吸引配偶、守卫食物来源和领地,或宣布它们的位置。
《科学》揭开冬眠之谜:不吃不喝时,是尿素的营养救了它们
为了度过寒冬,不少哺乳动物演化出了冬眠策略,在停止进食的情况下,它们是如何获取这些营养物质的?一项发表于《科学》的最新研究中,来自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团队从一种松鼠身上找到了答案:十三条纹地松鼠(Ictidomys tridecemlineatus)的肠道微生物能够从代谢废物尿素中,重新获取宿主可用的氮元素。研究者对松鼠肠道微生物进行基因组测序后还发现,随着冬眠进程的推进,与产生脲酶(催化尿素降解的酶)相关的基因的表达上调,在冬眠尾声时最活跃。
银河系惊现神秘天体!每小时向地球喷射3次巨大能量
近日,根据发表在《自然》的一项研究,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国际射电天文研究中心(ICRAR)的天体物理学家在银河系中发现了一个诡异的神秘物体。据观察,这个物体每小时向地球喷射3次巨大的能量,每18分钟就会释放出长达1分钟的巨量无线电信号。天文学家认为它可能是一颗坍塌的恒星的残余物,要么是一颗密集的中子星,要么是一颗死亡的白矮星,具有强大的磁场,或者它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全面建成
1月29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全面建成。该项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预计未来15年可实现增油296.5万吨。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和标杆工程,对我国推进CCUS规模化发展具有重大示范效应。
未来五年航天计划披露
全面建成并运营中国空间站、实施探月工程四期、深化载人登月方案论证、完成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研制发射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我国第五部航天白皮书——《2021中国的航天》,以建设航天强国为主线,为未来五年中国航天“划重点”。白皮书显示,未来五年,中国航天将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开启全面建设航天强国新征程。
教育部部署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对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作出部署。《通知》要求,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统筹做好考试招生和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等工作,确保考试招生工作安全、有序实施。
复旦大学教授荣获2021年度上海市“白玉兰荣誉奖”
1月24日下午,2021年上海市“白玉兰荣誉奖”授奖仪式在市政府隆重举行。上海市市长龚正为获奖者及代表颁授奖章、证书。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玛丽•哈德以高票荣获本年度“白玉兰荣誉奖”,并代表获奖者致辞。玛丽•哈德家属及学生等在仪式现场共同见证。 据悉,白玉兰荣誉奖是上海市政府为了表彰在发展与上海友好交流合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做出积极贡献的外国专家和友人而设立的荣誉称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奥鸟视频-全球短视频资讯平台 » 学术头条:新冠病毒会促进细胞衰老,《科学》揭开动物冬眠之谜,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全面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