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鸟视频-全球短视频资讯平台

奥鸟资讯平台
做最好图文看天下生活新闻网
首页 > 更多 > 百姓声音

学术头条:“德尔塔克戎”可能是“乌龙”,跌倒竟成老年人死亡杀手之一,天文学家首次目睹恒星爆炸的“狂暴模样”

1

1

张文宏:人类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搏斗还处于最艰难的时刻

上海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13日发微博指出,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新冠病房的输入性感染者数量已超过历史最高,与德尔塔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株更快、更隐蔽。在他看来,人类与奥密克戎的搏斗还处于最艰难的时刻。当前新冠变异株引起的全球风险仍然很高。

香港理大研发全新物料 可有效杀灭表面新冠病毒

香港理工大学(简称“理大”)13日宣布,该校的跨学科研究团队早前成功研发出一种崭新物料,可有效杀灭表面新冠病毒和绝大部分常见病毒和细菌。理大研究人员介绍,该物料名为“防病毒三维打印物料”,主要成分为树脂,加入阳离子化合物等抗病毒成分,可以刺穿病毒的细胞膜并破坏其结构,达至杀灭病毒和细菌的效果。

“德尔塔克戎”可能是“乌龙”,专家称或是实验污染所致

近日,塞浦路斯大学研究人员称,他们在当地发现了一种德尔塔与奥密克戎的重组新冠毒株,并将其命名为“德尔塔克戎”。消息引起公众普遍担忧的同时也引发不少科学家的质疑。据美国《大众科学》杂志网站近日报道,有不少专家表示,所谓的“德尔塔克戎”可能是实验污染所致,很可能并不存在。

辉瑞预计可在 3 月推出针对奥密克戎的疫苗,专家称或“为时已晚”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1 月 11 日报道,辉瑞首席执行官 Albert Bourla 在 1 月 10 日表示,该公司已经开始生产一批针对新冠奥密克戎(Omicron)变体的加强针疫苗,预计将于 3 月准备就绪。但一些学者认为这些疫苗可能无法达到预想的效果。专家称,在这些新疫苗部署到位时,奥密克戎疫情已经消退,而奥密克戎太过特殊,针对该变体的疫苗加强针可能无法很好地对抗其他变体。

1

包含750万星系!迄今最大的宇宙三维天图出炉

北京时间1月14日零点,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亚利桑那巡天(BASS)团队联合暗能量光谱巡天(DESI)国际合作团队发布了有史以来最大、最详尽的宇宙三维天图,打破了以往星系巡天的纪录。这意味着,科学家构建三维宇宙又进了一步。自二维天图发布后,经过7个月的运行,科研人员按照科学目标,从20亿天体挑选出一部分,通过观测光谱“红移”把二维天图的一部分成功升级为三维天图,包含了获得了超过750万星系的光谱。

俄罗斯将建全球最新同步激光加速器

俄政府宣布将拨款 1400 亿卢布(约合 117 亿人民币)用于建设全球首个新型同步激光加速器 SILA,预计 2033 年投入使用。此项目由库尔恰托夫研究院(Kurchatov Institute)下属洛古诺夫高能物理研究所(A.A. Logunov Institute of High Energy Physics)的科学家将负责,将在俄罗斯建设 3 个同步辐射中心。

SpaceX第三趟卫星拼车专列发车,105个航天器上天

美国东部时间1月13日10时25分,猎鹰9号火箭搭载105个商业和政府航天器,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执行SpaceX第三次专属拼单发射任务“运输者3号”(Transporter-3)。去年1月,SpaceX首次拼车专列“运输者1号”(Transporter-1)任务一箭143星,创单次发射携带卫星数量最多的世界纪录,一举打破印度保持多年的一箭104星。

中国科学家在内蒙古地区发现侏罗纪时期花蕾

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4日消息,该所王鑫研究员和华南农业大学的科学家合作,在中国内蒙古宁城道虎沟的中晚侏罗世地层中发现了古老花蕾化石——侏罗花蕾。这是目前为止全球最早的花蕾化石记录。

重庆获批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科技部日前正式致函重庆,支持该市建设重庆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这是“十四五”以来科技部批复的第3家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力争到2025年,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区,成为西部地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承载地和辐射源。

专家:乐山大佛保护仍缺乏系统研究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副院长、现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保护工程和技术卷主编的詹长法说:“我们对乐山大佛‘流泪’‘闭眼’‘花脸’这些表象关注得太多,却忽视了保护佛像的真正难点。公众有必要了解关键的科学事实。我们需要增加各类监测,用好无人机、遥感等先进技术工具,整合多学科、跨学科的力量,做好扎实的前期研究,汇总好数据,才能制定宏观保护方案。对乐山大佛的科学研究和保护方案,也会为中国西南地区近3000处石窟的保护工作提供经验。”

凯旋!远望3号船圆满完成海上测控任务

1月14日上午,圆满完成2021年度海上测控任务的远望3号船在拖船的牵引下缓缓停靠在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码头。2021年11月,远望3号船扬帆起航,奔赴预定海域执行“中星1D”卫星等多次海上测控任务。本次出航,全体船员克服了航行时间长、任务安排密、工作节奏紧、测量海域气象多变等困难,取得了航次任务四连胜的优异成绩。

长三角创新医疗科技园正式启用

1月13日,位于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长三角创新医疗科技产业园正式启用,8家优质生物医药企业签约入驻。这是该区培育建设的生物医药产业重要载体,将集聚更多创新人才,致力于打造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

国内首套三端5G配网差动保护装置在青海投入使用

1月14日,随着国内首套三端5G配网差动保护在国网西宁供电公司110千伏江河变安装调试完毕,10千伏江二路三端5G配网差动保护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青海电网跨入运用5G技术承载电力业务的新时代。

1

重大突破!我国破解小麦遗传转化中基因型依赖性难题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转基因及基因编辑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鉴定了一个与小麦植株再生相关的基因TaWOX5,利用TaWOX5基因克服了小麦遗传转化中的基因型依赖性难题。1月13日,该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上。

科学家首次发现并证实玻色子奇异金属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言荣院士团队与美国布朗大学教授James M. Valles Jr、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谢心澄院士等协同攻关,成功突破了费米子体系的限制,首次在玻色子体系中诱导出奇异金属态。相关研究1月12日发表于《自然》。

维生素C缺乏导致肾损伤的遗传调控机制被“破译”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揭示了维生素C缺乏小鼠肾损伤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提供了维生素C缺乏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和细胞类型特异性DNA/RNA表观遗传修饰的证据,阐明了维生素C缺乏肾脏的细胞和分子表型特征。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美国肾脏病学会杂志》。

天文学家首次目睹恒星爆炸的“狂暴模样”

美国天文学家在最新一期《天体物理学杂志》撰文指出,他们首次目睹了一颗红巨星“濒死”前以超新星爆发形式发生的爆炸,比研究人员此前估计的更狂暴激烈。这颗注定要毁灭的恒星名为SN 2020tlf,离地球约1.2亿光年。在最新研究中,科学家们看到了恒星爆炸时发出的明亮闪光——巨大的气体从恒星表面爆炸出来。他们表示,这些超新星爆发前的“烟火”令人惊叹,因为之前科学家对即将爆炸的红色超巨星进行了多次观测,没有发现其发出这么强烈的辐射。

国际最新发现一颗可能存在的候选系外卫星 大小为地球2.6倍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最新发表的一篇论文,研究人员描述了一个新的命名编号为Kepler-1708 b-i的候选系外卫星(系外卫星是指围绕太阳系外行星旋转的卫星),这颗可能存在的系外卫星大小为地球2.6倍。天文学家称,一旦Kepler-1708 b-i的系外卫星的身份得到确认,它或为破解系外行星系统的形成与演化提供新线索。

科学家发现迄今已知世界上最大的鱼窝

昨日,在一项发表于《当代生物学》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在南极洲的威德尔海发现了迄今已知世界上最大的鱼窝。2021年2月,这支研究团队开始发现这片区域中有许多鱼窝。他们在船上放置了一个摄像系统,用于实时拍摄船下420~535米处的海底世界,尤其能勘测极端环境下的海域。他们用光纤和电缆,以每小时1852米的速度拖着相机在海水中“游走”,并使其位于海底上约1.5米处。

中科院王中林推出新催化机制:接触电致催化

1月13日,在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简称,纳米能源所)重大原创成果发布会上,纳米能源所所长、首席科学家王中林及其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催化机制——接触电致催化。该成果利用材料间接触起电(摩擦起电)引起的电子转移,作为催化反应的核心,促进化学反应进行。从环境影响角度出发,接触电致催化对催化剂的选择几乎无限制,且能够反复回收重复使用,减少了制备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科学家拓展麦克斯韦方程组指导高速运动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与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经过数年研究和实验验证,对麦克斯韦方程组进行了成功拓展。拓展型麦克斯韦方程组将麦克斯韦方程组基于静态电磁场理论推广到运动介质的情形,成功拓展了麦克斯韦方程组的运用范围,奠定了运动介质电动力学的理论基础。这是中国科研机构对经典物理学基础理论创新作出的一次重要贡献。相关成果发表在近期的国际学术期刊 Materials Today。

《自然》新研究:美国亚裔等边缘社区更易受空气污染影响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美国的边缘化社区,尤其是少数族裔人口高于平均水平的社区,更容易受到空气污染的影响。据ABC报道,这项研究周三(12日)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其中发现,在美国,拥有大量非裔、亚裔、西语裔或者拉丁裔居民的社区,比白人和印第安人居民高于平均水平的地区更容易接触到PM2.5污染物。PM2.5已经被确定为全球死亡率第五大的风险因素。

跌倒竟成老年人死亡杀手之一!专家呼吁社会广泛关注

作为全球第二大伤害死亡原因,每年约有68.4万人死于跌倒,其中80%以上集中于中低收入国家。在我国,跌倒已成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重要“杀手”。近日,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特聘教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荣誉高级研究员田懋一博士,联合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伤害预防研究室雷蕾主任等人共同完成的一项课题《1990年至2019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群跌倒疾病负担研究》。

1

温州大学获批全国首个华侨华人学交叉学科学位点

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消息,由温州大学申报的全国首个华侨华人学交叉学科硕士学位点日前正式获准设置。新设置的华侨华人学交叉学科硕士学位点,将主要依托温州大学华侨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建设成为集华侨华人研究、人才培养、文献典藏、数据库开发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平台,发挥交叉学科平台优势,突破单一学科发展模式,协同相关一级学科建设单位探索华侨华人学学科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宁夏枸杞现代产业学院挂牌成立

1月12日,宁夏枸杞现代产业学院挂牌仪式在宁夏枸杞文化馆举行,这既是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把现代枸杞产业做大做强、把“中国枸杞之乡”叫响叫亮目标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自治区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学院与行业、企业三方优势,助力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种全新办学模式。自治区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成员李玮出席挂牌仪式。

1

成外国际部在2022 NEC全美经济学挑战赛中斩获12个重磅奖项

成外国际部学子在2022 NEC全美经济学挑战赛中斩获12个重磅奖项,共计47人次获奖。NEC全美经济学挑战 (National Economics Challenge) 是美国最富盛名、最具影响力的中学生经济学竞赛,由美国经济教育学会举办,至今已有20年历史,每年都有超过15000名学生受邀参与其中,2016年引进中国后,覆盖到20多个地区、300余所学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奥鸟视频-全球短视频资讯平台 » 学术头条:“德尔塔克戎”可能是“乌龙”,跌倒竟成老年人死亡杀手之一,天文学家首次目睹恒星爆炸的“狂暴模样”

分享到:更多 ()
来源:前瞻网 编辑:产经资讯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