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鸟视频-全球短视频资讯平台

奥鸟资讯平台
做最好图文看天下生活新闻网
首页 > 更多 > 百姓声音

管理是有规律的,找到规律就找到了方法

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笔记侠(ID:Notesman)

高级笔记达人 | 拾零

轮值主编 | 智勇  责编 | 少将 值班编辑 | 金木研

内容来源:改进咨询。

分享嘉宾:顾立民,改进咨询联合创始人、首席顾问,国际绩效改进协会(ISPI.org)候任主席(2023-2025年) 。

组织管理

笔记君邀您阅读前,先思考:

首先从痛点开始说,小伙伴们可能有这样的问题:

如何给企业创造更好更高的价值?如何能够得到老大的认可?如何得到企业高管的认可?如何真正产生业务部门认可的价值?

HR如何帮助业务部门顺利完成指标?如何获得业务部门可量化的评估?KPI到底是定量还是定性?等等。

很多事务性的工作,占据了HR大量的时间。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如何更有价值,这就是这个岗位面临的挑战。

大家之所以有以上这些困惑,根本的原因是存在职能思维。HR一定要跳出本职岗位的职能思维,去做升级思考。

一、GPS-IE管理改进系统

1.定义

GPS-IE管理改进系统是一套管理的方法论,可以叫管理的创新,其实它是管理的规律和管理的回归。

① G(Goals)–澄清战略目标

包括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这个G是指企业的战略层面。达成企业的战略共识是各部门和岗位改进的前提。

② P(Problem)–识别关键问题

由于问题比较多,所以把问题分解成了三级。

一级问题是基于组织战略价值部门级的结果指标的偏差,它是结果指标。

二级问题是实现这个过程的结果指标。过程当中有哪些不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是可以长期稳定衡量的驱动要素。

三级问题是指动作性问题,即行为。一个结果可以把它分解成若干个驱动要素,一个驱动要素又有若干个行为来支撑。

这样的话,这个行为不是工作计划,而是真正的增值动作。

这三种问题层层分解、环环相扣、反向支撑。

三级问题支撑二级问题,二级问题支撑一级问题,完成了若干三级问题,就把二级问题完成了,若干个二级问题完成之后,就可以完成一个一级问题。

③ S(solutions)-解决设计方案

制定完工作计划,就再来到解决方案,它是计划与策略的组合。

其实企业管理的很多东西都是在解决方案层面,比如说要去拜访客户,要去做广告,要去跟客户搞好关系等等。

④ I(Implementation)-实施

设计了策略和行动计划表后,以项目管理的方式来进行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持续优化,形成流程、标准和最佳实践的案例,沉淀组织智慧。

⑤ E(Evaluation)-评估改进效果

最后进行结果和过程的评估。评估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奖惩兑现,更是为了持续改进。

GPS-IE管理改进系统,就提供了这样的思维和设计的框架,是真正的系统思考,是真正的有方法、有逻辑、有算法的数学式思考。

2.一切均生意

整个GPS-IE管理改进系统把企业管理的底层逻辑梳理清楚了,每一个部门都成为一个独立的经营管理单元,是真正的业务独立单元。

每一个部门都要想清楚,你为什么存在?背后的基础原则叫做一切皆生意。

这里的一切是指每一个部门到底为什么而存在,你和组织之间的生意模式是什么样的,你给组织交付什么样的结果。你所在的部门,在价值创造和利益分配体系中的价值定位是什么。

因为企业有不同的部门,每一个部门都要经过价值创造、价值评估和价值再分配的过程。

所以每个部门都要讲清楚,本部门到底需要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一切均生意叫做创造价值的生意模式。生意不光是交易,更多的是生存的意义、生命的意义、生活的意义、生长的意义。

二、数学式管理

思维的创新是进步的开始,因为我们的精力、时间、空间都是有限的,那么如何在这样有限的条件下,去做出更有价值的事情?就是要去创新,要有所选择,要选择最高效的方法。

只有这样,未来才可以成为企业内部的管理顾问。无论是高层、中层还基层,服务的都是客户中间的客户。

高层其实就负责该不该的事情,中层就负责好不好的事情,基层就负责干不干的事情。高层负责战略与价值观,中层负责流程与标准,基层负责策略与计划。

未来出路就是GPS-IE管理改进系统模型,这个模型都会回归到管理规律上来,管理的规律是客观的规律,这个规律背后的原理就是系统思考。

以前的电脑桌面操作系统,要手动输入命令,然后再点击回车,后来一直上升到现在的Windows11,随着版本不断更新,它越来越强大,界面也越来越好看。

为什么?是因为它背后的编程语言。

这些背后的编程语言是非常重要的,背后的编程语言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逻辑,越来越系统,而且越来越复杂。

所以,一个组织如果真想进步,就要进行思维的创新,同时要统一企业的管理语言。

举个例子,手机无论是安卓系统也好,苹果系统也好。如果没有操作系统,所有的APP是装不上去的。而且,如果是一个安卓系统,那就不能安装在苹果手机上。

所以这里讲究兼容,如果软件与操作系统的编程语言类型不一样,就没有办法兼容。

电脑上的软件就像每一个部门,而操作系统就是整个企业管理的底层逻辑。

前中后台任何一个部门都必须要统一。

所以说管理是有规律的,管理是有标准答案的。

为什么这么说?

大家想一想,身体不舒服之后,为什么要去医院?为什么你可以相信医生?因为医生是经过医学院的训练。那么医学院训练的是什么?是人体健康的标准答案。

医生是有标准答案的,那么企业管理也是一样的,管理者就是企业医生。

每个人其实都是企业医生,可以给你的本部门、其他部门做医生,不仅跟你这家企业,也可以给其他企业去做医生。

很多管理者认为,管理企业就是管人。其实不是的,准确的说法是理事管人,先把事理好,再有人才,如果事都理不好,要人做什么?

客观的规律跟个人是否接受是没有关系的,但是与所有人都有关系,并且会主导每一家企业、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上任职者的命运,这就是规律的力量。

GPS-IE管理改进系统,使企业管理回归成为一道数学题,因为企业管理的底盘逻辑都是输入、过程和输出,任何一家企业,年初有人财物的输入,年底有结果的考核。

唯独这一年的过程管理是一个黑洞,要靠着每个岗位上的人或者每个部门的老大,他个人的经历、履历、阅历、魅力、学历来实现,这样是不靠谱的。

所以要求部门管理者每天所做的决策,都要符合管理的规律。

大家做培训和管理要结合当下,也就是人才数字化。

数字化背后的逻辑其实是数学化的思考和设计。

人才数字化的核心,是将业务数据作为人的标准,而业务数据又来自于企业业务的算法和逻辑。

管理上经常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领导不重视、现在有疫情、供应有问题,还有原材料涨价、人工成本上涨、竞争对手多么恶劣、环境变化等等,再比如客户在挑剔、人才供给不上、部门墙……

但所有这些都是问题吗?

其实这都不是问题,只是症状而已。

症状是看得见的表象,问题是现状与目标之间的数据偏差,原因是导致症状的可测量的要素,策略是解决问题偏差的方法,计划是实现策略意图的步骤,结果是所有计划与投入的产出。

这六个概念之间有逻辑关系,也在企业里经常出现。

但有时候你会发现,你跟下属之间的对话是,你问他问题,他跟你说症状;你问症状,他跟你说原因;你问原因,他跟你说策略;你问策略,他跟你说计划;你问计划,他跟你说结果。

对话不在一个频率上,原因在于管理思想没有统一。

当年共产党就是凭借一套毛泽东军事思想打天下,上至总司令,下至每个新兵,都在用同一套管理语言。只有这样,才能一切行动听指挥,所以有了今天的结果。

企业管理也是一样,必须要上下同欲,人心齐泰山移,做到力出一孔。

人每天都保持高度的热情是不可能的,所以团队提高凝聚力要靠机制。

如果有头疼脑热,医生会问哪里不舒服,先做个检查。一般来讲都是先到检验科,做血常规,X光,核磁共振等等。

为什么要去做那么多检验?

医生是在找身体的现状值,再跟标准值一对比,没有差距是最好的,有差距的就是问题了。

三、部门生意模式

1.模式五问

每一个部门都要建立起自己的生意模式,要回答这5个问题:

① 客户

以培训部门为例子,培训部门客户有三个标准。

第一,是不是战略实现的责任主体?

第二,是不是能够提出系统化的培训需求?

第三,能不能够对培训部门的工作做出年度以上的评价?

毕竟是为他们服务的,他们也可以评价我,那么企业的老大和各个部门的老大都是可以的,但员工是不可以的,员工不符合这三条标准。

② 产品

员工不是培训部门的客户,而是培训部门的产品。你的产品是合格的员工,原来能力不合格经过训练之后,能力达标的员工。

③ 交付标准

交付标准是你的产品的量化,就是合格的员工数。

④ 收益

假如年初你承诺要为销售部门培养100名高级销售,然后公司和销售部门也同意了,公司也给你相应的预算,50名高级销售,那么你培训部门工资奖金都减半。

⑤ 责任

你如果交付得好,可以继续有单子,如果交付不好,企业明年可能更换供应商。

为什么可以更换?

这里用的是外包思维,即前中后台任何一个部门不再是企业内部的职能性业务部门,而是经过严格的招投标流程,外包进来的一家专业服务公司。

如果交付不好,企业就有权明年更换供应商,这个叫做外包思维,把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职能,都当做一个外包进来的专业服务的供应商。

2.产品的定义

产品,是本部门能够独立创造的价值的载体。

培训部门的产品是合格的员工,而不是你的课程。培训部门要的结果是能力,要关注他能不能在岗位上干活。

一家汽车工厂销售部的产品是销售方案,而不是销售额,销售额只是交付的标准,车也不是产品,只是整个销售方案当中的原材料。

产品、销售、人力、研发、财务,前中后台等各个部门,都必须要回答清楚这五个问题。

每一个部门必须重新建立你的生意模式,而不能凭着感觉和经验去管理,管理是有规律的,所有的管理过程也都是数学化和逻辑化的。

3.案例:如何让小卖部的销售额连续三年翻番?

张三在一个20万平米的高档住宅小区,拥有一个200平米的小卖部,经过一年时间的经营,它的营业额在100万左右,接下来他需要怎么做,能够做到营业额连续三年翻番?

什么叫营业额连续三年翻番?

2021年他做了100万,2022年要做200万,2023年要做400万,2024年要做800万,2025年要做1,600万,2026年要做3,200万,以此类推。

那怎么做呢?

① 常见错误做法一:定策略

这种错误做法就是定策略,看到这个目标之后,我要去拜访客户,延长时间,扩大营业面积,紧盯对手,提供多种服务等等。

所有的这些都在凭本能做事,这是错误的。

② 常见错误做法二:找原因

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阻挡了连续三年翻番:客户少,有竞争对手,客户都很挑剔,周边修路等等。大多数都不是自己的原因,都是客观原因,这是找理由。

无论是策略还是寻找原因,难道过去的店主都没有想到过吗?

过去的人也想到了这些,那么为什么他们最终还是消失了,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按照规律行事,找到规律的几家都存活下来了,这就是今天的沃尔玛、家乐福等。

用过去的感觉和经验,靠个人的本能反应去管理企业,已经落伍了。

四、三个级别问题

小张的小卖部(主语)将要提升(谓语)销售额(宾语),从2021年的100万元提升到2022年的200万元(补语)。

在GPS-IE管理改进系统里,任何一级问题,必须用主谓宾补这样的形式来描述。

在战争年代,解放军靠统一管理思想,所以战无不胜。

那么在和平年代,企业竞争也要靠统一思想,每个部门都要重新建立自己的生意模式,达到统一管理思想,统一管理语言,实现同频共振,最终形成共振型组织。

一级问题,要从宏观处着眼,从细节处着手,在每一级问题上面必须用主谓宾补句式。

小卖部的销售额 = 成交客户数×客均消费次×次均消费额

那么小张的小卖部就是这三个要素的乘积,这三个要素又可以分别解析成两个驱动要素。

每个一级驱动要素又可以解析成两个二级驱动要素。

代入数值,1000家潜在客户,成交率是60%,需求次数一年有50次,合作转化率是40%,次均进店人数是两个人,那么每个人消费了42块钱,那么相乘最终结果是1,008,000。

目标是200万,这1,008,000是这六个驱动要素的成绩。

可不可以每一个驱动要素上面分别增长一点点,每一个驱动要素上面分别增长10%,每一个都是原来数值的1.1倍,那6个1.1相乘就是1.77倍,年底营业额轻松做到接近180万。

那么分别增长20%,就是2.99倍,分别增长30%,就是4.8倍,依次类推。

所以驱动要素和影响要素是完全不一样的,驱动要素是不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这个环境里面包含人,人里面也包含领导者。

驱动要素是内部的可控因素,你没做就没有结果,做了就有结果。

影响要素是指抱怨或客观理由,比如缺乏大客户、疫情、汇率原因,这都是影响要素,都是在说别人的问题,找客观理由,为自己没有取得结果而找的一些托词,甚至是情绪的宣泄而已。

从30%到45%,15%到30%,请问怎么提升?

如果是培训课程来提升,通过培训把电话沟通和成功拜访这两个环节的成功率分别提升到40%和30%,然后业绩从100万直接到了300万,这个时候培训的价值就算出来了。

五、应用举例

经过这样的思维设计,真正做到一切均算法,一切均生意,一切均逻辑。HR把思维上升到企业管理的高度后,就可以降维应用到各方面。

应用举例1:HR/培训全面系统的升级

所有的人力资源和培训都是叫新人力资源,包括新领导力、新绩效管理,薪酬绩效管理就没了,KPI就没了。

因为企业管理的业务逻辑和算法出来了,给人力资源的工作都提供了依据,提供了标准。

无标准不评估,无评估不管理。

打更多的鸡血,再团结奋斗,再有决心也没有用,因为事儿你没有理清楚,可能就会在错误的方向上辛勤努力地工作,大家激情满满,到最后却没有结果。

应用举例2:KPI升级了

KPI有它的历史功绩,但它是统计思维,通过它的结构保证不了未来。

但是经过这么多年,KPI已经把企业管死了,甚至KPI不能够反应真实的企业发展过程和真正的结果,所以KPI考评是不公平的。

统计思维统计的是过去的,比如说财务数据,更多是昨天的数据。

你用过去的数据来告诉员工做明天连自己都没有想清楚的事情,这是不靠谱的。

所以不能用统计思维,要用发展思维。驱动公式就是发展思维,如果每一个都做好了,未来就必然有结果。因为它是数学公式,是规律,无论你我喜不喜欢,它都存在。

过去把管理说成艺术,是因为没有找到管理的规律。但是随着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通过不断的思考探索,我们找到了这样的规律。

用GPS-IE管理改进系统三级问题,KPI被一分为三了。

一个一级问题可以由多个二级问题来支撑,一个二级问题由多个三级问题来支撑。那么后边做的所有工作,任何一层的管理者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策略和计划。

应用举例3:培训需求分析升级了

培训需求分析这种叫法其实是错误的,应该叫做业务差距分析,业务无差距,培训不存在。

但是由于业务一直在发展,培训部门必然会存在,但不能再用人力资源的方法了。

应用举例4:培训部门更有价值了

HR培训部门原来都是支撑性的职能部门,是成本中心。如果HR部门如果掌握了这样的管理规律,未来就是一个核心部门。

为什么?

因为整个公司的核心数据都在你的手上。

使命决定寿命,高度决定深度,格局决定结局,思路决定出路。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公众号 @笔记侠。中国新商业知识笔记共享社区,微信最具价值排行榜:职场榜第一、总榜前三。独家笔记支持湖畔大学、混沌大学、青腾大学、高山大学、中欧创业营、京东商学院、北大国发院等顶尖商学院课程,BAT、TMD、小米、华为、网易等知名企业,丁磊、傅盛、李善友等知名人士,超过100万企业决策及管理层都在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奥鸟视频-全球短视频资讯平台 » 管理是有规律的,找到规律就找到了方法

分享到:更多 ()
来源:笔记侠 编辑:产经资讯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