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鸟-全球资讯平台

你的文章就是头条
日常生活指南分享
首页 > 医疗

超20000人最新研究:喜欢熬夜或让脑子更好!但你先别急

如果要问长期熬夜可以收获什么,跟早睡早起的同龄人相比,除了拥有越来越高的发际线,或许还能拥有更敏捷的思维。

近日,有研究人员在 BMJ 子刊发表了一项超 2 万人的研究,其中一个关键结论为:「夜猫子」和更好的认知水平有关。

长期熬夜,脑子更好使?

为了研究睡眠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来自伦敦帝国学院医学系和韩国东方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从英国生物银行数据库中纳入了 26,820 名 53~86 岁的参与者,并将参与者分成 2 个队列。

研究人员记录了每位参与者的睡眠时间、睡眠模式、睡眠质量以及生活方式(血管和心脏状况、酒精摄入量、吸烟习惯和体重指数等)的同时,并对每位参与者进行 4 项认知测试,包括流体智力/推理、配对、反应时间和前瞻记忆。

研究人员将睡眠时间分为短睡眠(<7 小时)、正常睡眠(7~9 小时)和长睡眠(>9 小时)。研究人员发现,睡得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认知能力,而每天睡 7~9 小时的人群的认知功能则最好。

在研究中,睡眠时间在 7~9 小时的参与者,认知功能显著优于其他参与者(β=0.0567, 95%CI:0.0284~0.0851);同时,在此基础上延长睡眠时间后,两个队列的认知功能得分均有所下降(队列1:β=-0.188,95%CI:-0.2938~-0.0822;队列2:β=-0.2619,95%CI:-0.3755~-0.1482)。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夜猫子」的认知功能比早睡早起的人更好。研究人员对参与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根据报告结果将他们分为以下 3 种睡眠类型(Sleep pattern):

清晨型(Morningness):主要在早上活跃和警觉,晚上犯困;

「夜猫子」型(Eveningness):主要在晚上活跃和警觉,早上犯困;

中间型(Intermediate):无法明确界定为清晨型或「夜猫子」型。

在本次研究中,「清晨型」参与者在两个队列中始终表现出最低的认知得分,「中间型」的得分稍高,但得分最高的还是「夜猫子型」。因此研究人员认为,较晚的睡眠类型与更好的认知表现相关。

有学者担心「公众会误解」

一天睡几小时才够?

对于所有的「夜猫子」来说,认知功能一定都更好吗?恐怕并非如此。

一方面,研究团队自己进行了强调:本次研究仅纳入了 53~86 岁的成年人,并不能代表全年龄段的人群;并且此前的研究也证明,生物钟对认知的影响与年龄有微妙的关系。

一项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研究表明,「清晨型」可以获得更好的身心健康,并且与抑郁的发生也呈负相关;「夜猫子型」不仅不健康,甚至还可能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非特异性风险因素

另一方面,该研究一发出就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多位睡眠研究领域的学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认为这项研究「十分扎实,样本量很大」,但也有学者认为该研究「部分数据不够客观」,以及担心公众会误解研究结论

英国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心人员 Jacqui Hanley 认为:「研究人员依赖参与者的自我报告,这可能会导致错误——人们往往无法客观评估自己的睡眠质量。」

部分学者则认为该团队基于研究数据得出的结论需要审慎看待。

睡眠专家 Jessica Cheleki 提出,不可由此研究直接得出「夜猫子的思维更敏锐」的结论;另一位萨里大学的认知神经科学教授则担心公众误解这项研究、直接开始熬夜:「这项研究只能说睡眠与认知功能之间存在关联,并不能证明其中存在任何因果关系。」

还有学者认为这项研究的结论可以提示公众:「早起比熬夜更有效率」的观念是经不起科学检验的。我们应该了解自己什么时候思维最敏捷,并选择合适的工作方式。

关于最佳的睡眠时间,学界也有不同的看法。

有学者通过研究超 9 万人,提出「黄金睡眠 U 型曲线」:睡眠时长与全因死亡率呈 U 型相关,而最低点落在了 7~8 小时上。

当睡眠时间低于 7 个小时或超过 8 个小时后,由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死亡率都会显著提升。

一天到底睡几个小时才够?实际上,不同年龄段人群推荐的睡眠时长是存在差异的。

但对于医生而言,熬不熬夜、每天睡几个小时就不是自己能决定的,那只有祝您值班顺利了

审核观点

本研究通过英国生物银行数据库,探索成人中睡眠等生活方式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显示除睡眠时长以外,昼夜节律与认知功能显著相关,其中,中间型与夜晚型与更高的认知功能有关。当然,作为横断面研究,二者之间因果关系难以明确,有待今后进一步论证。

在睡眠门诊中,患者往往重视睡眠时长、睡眠质量,忽视了昼夜节律的重要性,而本研究对这一重要性提供了很好的证据。

实际上,昼夜节律一直是睡眠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既往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清晨型,夜晚型在次优时间(即不是该昼夜类型的最佳时间)的认知表现更差,清晨型在一天当中的表现更为稳定。此外,夜晚型与抑郁等情绪障碍相关,在青少年和年轻人中,夜晚型可能是抑郁的危险因素。

因此,清晨型、夜晚型和中间型孰优孰劣,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昼夜节律的讨论离不开其所处的社会时钟。当二者不匹配时,则出现医学所称「社交时差」(social jetlag),社交时差对认知功能、情绪及内分泌代谢等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总而言之,良好的睡眠模式,应该是符合科学的,也一定是适合自己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澳鸟-全球资讯平台 » 超20000人最新研究:喜欢熬夜或让脑子更好!但你先别急

分享到:更多 ()
来源:丁香园 编辑:ifhealth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