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鸟-全球资讯平台

你的文章就是头条
日常生活指南分享
首页 > 医疗

仝小林:激发领域新质生产力 中医药有望筑起传染病防控“第一道防线”

5月11日,由中日友好医院主办、《医师报》协办的“散寒化湿颗粒与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对照治疗成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随机、开放、多中心临床研究”(以下简称“散寒化湿颗粒研究”)结果发布会在京召开。

散寒化湿颗粒的研发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现场,专家们对研究背景、研究设计、研究结果进行了精彩介绍与解读,对中医药现代化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携手共进,协同推动落地了一项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完美尝试。

“散寒化湿颗粒研究”由中日友好医院牵头,联合全国21家中心共同完成。研究成果在权威期刊《科学通报》上发表。该研究使用国际上具有明确抗病毒靶点的药物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进行对照,随机分组400例年龄在18~70岁之间的轻型/中型患者,最终有200例试验组和198对照组被纳入分析。试验组服用散寒化湿颗粒,对照组服用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两组皆连续服药5天,随访至第28天。

研究结果表明散寒化湿颗粒在改善轻/中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相关症状、缩短体温复长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药,证明了散寒化湿颗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该研究也是全球首个多中心,轻/中型新冠感染中西药头对头研究成果,仝小林院士表示,“本研究为中医药治疗新冠提供了迄今为止最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散寒化湿颗粒对于新冠治疗不仅安全有效,还在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症状恢复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

“散寒化湿颗粒研究”成果在权威期刊《科学通报》上发表

“散寒化湿颗粒研究”成果在权威期刊《科学通报》上发表

武汉疫情早期,没有特效药和疫苗,医疗资源严重匮乏,仝小林院士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的共同组长,奔赴疫情前线。以新冠肺炎初期患者寒湿郁肺、碍脾、束表的证候特征为依据,结合对武汉湿冷气候的分析,最终从中医角度将此次疫情定性为“寒湿疫”,在结合寒湿疫理论并借鉴中医经典寒湿疫方的基础上最终拟定中医通治方,它也是第一个由武汉官方发文推行的协定处方,被称为“武汉抗疫一号方”,散寒化湿颗粒便由此方演化而来。

该药集合了汉代麻杏石甘汤、汉代葶苈大枣泻肺汤、明代达原饮、宋代神术散、清代藿朴夏苓汤等五大经典名方,在武汉、鄂州、孝感等地推广应用,共发放72.3万余付,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有效阻击了疫情的蔓延态势。三年来,寒湿疫理论和寒湿疫方经受住时间考验,武昌模式在全国4省12地及香港特区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应用。

散寒化湿颗粒的研发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发表演讲

散寒化湿颗粒的研发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发表演讲

“中医药治疗疫病具有漫长的历史,在与病毒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 仝小林强调,无论是历史上的瘟疫还是解放后的四次疾病战役,中医都取得了一些成果,中医药在此次抗击新冠疫情中贡献的价值有目共睹。

“中医药应当成为‘灭火器’,担负起筑牢未来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初期的第一道防线的重任,而使用中医药的医生群体即为‘消防队’,充分利用中医药学源远流长,提供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策略。希望未来继续深耕中医药防治传染性疾病的传承与创新工作,加强中西医融合,多学科合作,以新质生产力贡献我国重大公共卫生应急防控体系建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澳鸟-全球资讯平台 » 仝小林:激发领域新质生产力 中医药有望筑起传染病防控“第一道防线”

分享到:更多 ()
来源:凤凰网健康 编辑:ifhealth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